ly.gif (9193 bytes)

1d.gif (17805 bytes)
(1) (2) (3) (4) (5) (6) (7) (8)

科学史的丰碑:中国举办的首次国际学术会议

——纪念国际防疫大会(万国鼠疫研究大会)召开95周年

95年前的国际防疫大会(3):

为牺牲的医生默哀

(共7页)作者:礼露 2006-04-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1911年初的哈尔滨,各国医生整装待发,奔赴肺疫感染区

    1911年4月4日,国际防疫大会进行第一议程——为在抗疫一线染病献身的医生们召开追悼会。

  据资料报告,这次肺疫症状和传染之性烈与中古时代令欧洲数百万人丧生之黑死病颇为近似:患者先发持续高热,脉搏细快,继而发生轻微干咳,或有血痰,最后胸闷窒息而死,从染病到发病2至7天,从发病到死亡不过一周,死后皮肤呈黑紫色。

  当时东北各地疫症蔓延形势险恶之电讯不断传到北京,清廷遂下令于各医院各医学机关和民间征求医生和看护自动前往哈尔滨,协助伍医生在一线抗疫。

  应征者颇为踊跃,首先来到的是法国医生梅斯耐,他从前是军队里的外科医生,时任天津北洋医学堂教授。梅斯耐基于过去在中国,印度,香港治疫之经验,认为这病是由鼠类传染的,而非人与人之间,所以“来到疫区,即往见俄国防疫医院之哈夫金医生,当时院里的患者大部是中国人。哈请他共同检验病人,然仅给与白衣,白帽,橡皮手套,而无防护面罩。或恐即在此时,梅斯耐基受到传染,三天之后,即感身体不适,头痛兼发热,至次日而咳嗽兼作,热度提高,脉搏加速。再过三日而皮肤呈紫色,神志昏迷,终于不救,时为正月11日。”

  梅斯耐医生出师未捷身先死,在当时引起极大震动。消息传播各地,人们知道疫事之严重,认识到了此次特殊的呼吸传染途径,传染区始采用大量的硫磺和石炭酸消毒。另一个结果是,由伍连德博士设计了一种简易而有效的加厚口罩,(此为后人称为“伍氏口罩”)大量赶制,为防疫医护人员及其他与病人有接触者佩戴。

  在大疫初期,中国医生中不幸染病遇难的多为地方民间中医。因对此疫一无所知毫无防范,他们仍面对病人施以传统的望闻问切,结果很快被感染。据记载,在当时重疫区,中医大夫四人中就有一人死于感染。

  在这次抗疫斗争中,东北当局还聘请了许多国外著名医生,这些医生在疫病流行区奋不顾身,治病救人,为扑灭这场瘟疫立下了不朽的功劳。但不幸的是许多医生因感染而牺牲,如英国医生嘉克森就是最典型的一例。

  嘉克森是奉天盛京施医院的医生,烈性传染性肺疫发生时被派往京奉车站任检疫医生及医治救助病人。他提出不要薪水,愿尽义务。在检疫现场,他坚持了几天几夜,极度疲劳,终不幸感染肺疫而死。

  伍连德博士主持了追悼会,他建议全体代表为在抗疫中所有殉职的医生默哀致敬,并说他们的名字、他们高尚的医德和不畏牺牲的精神将为人们永远铭记。

  为了纪念这些英勇的同行们,万国鼠疫研究会决定休会半天,以表哀思。

《施肇基早年回忆录》中相关内容

哈尔滨电视台的来信

更多 >>


关於本站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西路汉北街八号
制作:施家治    联系电话:0086-25-86608277
  电子信箱:shiji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