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gif (9193 bytes)

1d.gif (17805 bytes)

网络舆论是政府的另一枚棋子

作者:冼岩

http://www.chinathink.net/Aindex/documents/200404/3803.shtml

    拙文《〈南方周末〉只是中国政府手中的一枚棋》发出后,有人质疑:哪国的报业不是政府的一枚棋?--确实,即使是西方民主国家,媒体言论也要受政府节制,一定程度上可能被政府利用。

    区别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且,利用往往是相互的,表现为一种博弈过程。政府对“棋子”的控制越松,“棋子”的自我意志就表现越明显、发展越充分。

    这次要谈的是中国网络舆论,而且主要从政府视角谈。随着中国“网民”迅速增多、直至近亿,网络舆论的重要性已日益凸现。尤其在去年孙志刚案、非典、李思怡案、孙大午案等系列重大社会事件中,网络更表现出强大的调动民气、吸引民众注意力、进而影响事态进程的功能。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政府似乎也从网络舆论上发现了新的功能。例如在SARS期间,由于传统媒体公信力的丧失,绝大多数网民都是通过网络社区来了解事件真相和国家领导人对此的关注和反应的。一句“胡哥挺住”的网络声音,远胜于官方媒体的千言万语,体现了国家领导人与民众通过网络的某种联结。

    网络舆论至今,在中国正逐渐成熟,已形成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清晰特征,也给中国政府的舆论管理和利用,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

一,官方网站的衰落

    网络舆论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主要功用,在其具备互动功能的BBS论坛部分。官方推出的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论坛,因其设立较早,又有官方媒体作为后盾,一直人气较旺,吸引了众多网民参与。

    但是,由于“官营”特征,上述网站在言论管制尺度上不可避免地要比民营网站更严厉。尤其在去年网络舆论成形和显示自身功用的几大热点事件中,官方网站因为言论管制的原因,不能及时跟进、与网络舆论的主流声音脱节,已逐渐偏离了主导网络声音的核心位置,网络牛耳已转而由凯迪网络、天涯社区、世纪沙龙、西祠胡同等民营网站代执。

    更重要的是,官方网站承载着类似传统媒体的“宣传”功能,必须经常传播官方话语。这使网民感觉到,它终究不是“自己的”言论之家,而是官方的某种工具。因此,网民在心理上与官方网站日渐疏远。官方网站不但在网民中的声势、影响已越来越小,公信力也越来越弱。现在,官方网站实际上已和传统媒体一样,只能做一些表面文章,不能够真正影响网络舆论和民心。

二,政府被迫寻找新的思路

    在官方网站衰落的同时,民营网站却日渐增多、壮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网民,形成了越来越浩大的声势,逐渐成为网络舆论的主流。

    对于舆论的力量,中国政府体会尤深,这是它一直严格控制传统媒体、并对网络言论设置种种限制的原因。因此,中国政府绝不可能放任网络舆论的主流在它自己掌控之外自由发展。在官方网站的主导地位丧失后,政府对网络舆论可采取两种管理方式,一是高压方式,即全面加强控制,收紧网络言论尺度;二是探索影响、掌控民营网站舆论的方式,使其能为我所用。

    第一种方式无疑是笨拙的控制方式,它实际上是将民众赶离网络、迫使他们将声音化为无声、藏在心里。这不但表征了管理当局的无能,也颇多负面性;不但不能利用网络渠道来了解民意、影响舆情,而且将造成压力下的反弹、加剧社会紧张,将非对抗性矛盾推向对抗性。因此,除非迫不得已,政府一般不愿意采取这种方式。

    于是,政府不得不直面随着信息技术进步而新出现的民间舆论主体--民营网站,探讨与其和谐共处、实现互利双赢的方式方法,寻求影响和管理民间声音的途径。显然,对待民营网站,管理当局必须采取一种既不同于传统媒体、又不同于官方网站的方式。政府要利用民营网站的功能达到某些目的,就不能改变民营网站的“民营”特色,不能加以太多有形的束缚,尤其是不能影响网民对网站的“认同”;否则,“民营”将成为又一个“官方”,民众必然将视线再投向新的目标。

    现在,网络已成为民间自我表达的唯一途径;民营网站又是唯一获得网民信任的“自己的地方”。因此,当局无论是要了解民意、还是要影响民心,实践所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有效途径唯有通过民营网站。要达到此一目的,当局不能采取直接管理的方式,不能使“民营”成为新的“官方”,只能间接地、无形地施加影响。在舆论领域,公信力和亲和力就是影响力。传统媒体和官方网站之所以影响力、舆论效果低下,就是由于它们在政府强力干预下丧失了公信力,因此更谈不上赢得民众认同、谈不上亲和力。

    在国内传统媒体中,迄今未出现完整意义上的民营媒体,网络可说是先行一步。探讨新形势下与民营网络媒体相处、并施加影响的方式,这对于政府的运作能力,无疑是一大挑战,而且这是今天中国政府已无法回避的挑战。政府的优势是:掌握强大资源,不必担心民营网站的管理层不予配合。因此,成败优劣的关键在于政府要克制自己直接干预的习性和冲动,学会间接影响的方式和方法。相对于其它事物,人的思想更具有可塑性;至少在客观上,掌握强大物质、精神资源的中国政府,确实具有引导舆论、潜移默化、涵养民心,最终成就新的伦理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可能。

    纵观历史,在此之前,中国人从来不曾象今天一样能够通过一个互动的传播利器快捷方便地获取信息并表达自己的愿望与诉求,执政高层也从未象今天这样可以利用一个现代化工具如此方便地与底层民众保持近距离接触。这种技术的变革,有可能造成深远的历史影响,尤其是它有可能打破长期以来官僚集团对信息的上下封锁,扭转执政者相对于自己代理人(官僚阶层)的信息劣势,有助于执政者直接获得底层民众的支持,从而有可能改变中国历史上“新朝确立--官僚利益膨胀--民不聊生--王朝崩溃”的循环轨迹-- 这是权威主义政治摆脱悲观宿命的必经之径。

    技术进步为历史痼疾的根治提供了可能,关键是要勇于和善于运用。同是棋子,但只要下得妙,网络舆论有可能成为那枚决定胜负的棋子。

(本站声明:以上文章和观点仅供学术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更多 >>


关於本站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西路汉北街八号
制作:施家治    联系电话:0086-25-86608277
  电子信箱:shijiazhi@citiz.net